有鑑於影片中最近有鳥友與別的鳥店發生買賣糾
紛,本店即日起提供雙病毒檢驗服務
(尤其是灰鸚鵡與巴丹的比率甚高)
APV病毒檢驗
PBFD病毒檢驗
每項收費500元
凡向本店購買幼鳥於三天內檢驗出病毒
無條件原金退還
法蘭西斯掉羽症APV ﹙Avian Polyoma Virus﹚
由APV病毒引起,此疾病首先發現在1980年代初期的虎皮鸚鵡﹙Budgerigar﹚,感染的虎皮鸚鵡,腹部及背部長不出絨羽,因此病也被稱為虎皮鸚鵡掉羽症﹙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,BFD﹚。後來又陸續發現病毒於金剛鸚鵡、錐尾鸚鵡、折衷鸚鵡、月輪、凱克、愛情鳥、吸蜜鸚鵡、亞馬遜鸚鵡、灰鸚、鷹頭、及巴丹等鸚鵡身上。APV病毒介紹為不具封套之20面體對稱病毒,環狀雙股DNA,分類在多瘤病毒屬﹙Polyomavirus﹚,多瘤病毒科﹙Polyomaviridae﹚。傳染方式APV屬於高傳染性病,患鳥的血液、羽屑糞便、嗉囊分泌中都可分離出病毒。其中又以羽屑為最重要的散佈來源,因此若飼養環境中有感染者,容易經由羽屑散播。因為幼鳥的免疫系統較不健全,所以容易受到感染,三歲以上的鳥兒大多能有較強的免疫力而不會發病。APV的症狀典型初始症狀是厭食、精神沈鬱、羽毛脫落變形等,對15日內幼鳥極大的傷殺力。然而臨床徵狀也會因鳥種以及年齡不同
急性以及亞急性感染容易發生在3-6週齡的幼鳥,病鳥多半在無任何臨床症狀的情況下便暴斃,15日齡以內的虎皮鸚鵡發病死亡率可高達30-100%。5-16週齡的幼鳥,可能會出現厭食、精神沈鬱、下痢、多尿、下半身麻痺、嗉囊排空時間延長、嘔吐、皮下出血等臨床症狀,而後便死亡。16-21週齡的病鳥症狀則多半除了前述症狀外,也可能出現羽毛萎縮等病症。較常感染此病的鸚鵡種類包含虎皮,金剛,折衷,錐尾,月輪等,而非洲灰鸚,巴丹,鷹頭及亞馬遜等鸚鵡的病例較少。
慢性型感染於6個月齡以上的鳥兒,此時因鳥兒有比較強的免疫力,有時感染病毒,也不見得出現症狀,死亡率也較低。慢性感染者,可能出現體重減輕、食慾時好時壞、偶爾嘔吐等病症。有些帶原的成鳥,也可能在毫無徵兆下死亡,只是這類情形鮮少發生。
病毒感染後的潛伏期及發病時間並未確定,但就虎皮鸚鵡來說,感染後的15-19天是病發高峰期,其他大型鸚鵡的幼鳥,感染此病後的20-140天可能死亡,平均發病到死亡大多數都在20-56天發生。預防方法目前已有疫苗防治。幼鳥及種鳥來說,最好都能接種。種鳥應在非繁殖季節時施打疫苗,二週後再補強一劑。幼鳥在四週齡時可接種疫苗﹙最早可在20日齡時接種﹚,之後隔二到三週再補強一劑。除接種疫苗外,在引進新的鳥兒之前,最好都能進行分子生物PCR血液篩檢。此外,幫助鳥兒建立強壯的免疫力也是讓鳥兒免於病毒侵害的方法。
治療方式
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,只能給於受感染的鳥兒支持療法。
診斷方法
免疫抗體螢光染色法﹙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﹚,病毒中和反應試驗﹙Virus Neutralization﹚,in situ hybridization,電子顯微鏡檢法 (Electron Microscopy ),及分子生物PCR檢驗法( PCR test) 。目前以分子生物PCR檢驗法為靈敏度最高、特異性最好的診斷方式。而研究顯示鳥兒受感染潛伏期的血液中即可偵測出APV病毒 ,遠比其他檢驗方式來的敏感、快速、正確。
檢體種類(以血液檢體為佳,因在潛伏期的羽毛可能測不到病毒,而感染後2天之血液即能測得病毒存在)
1.羽毛檢體︰拔取鳥兒胸、腹或背部3-5根羽毛,裝在透明夾鏈塑膠袋裡。
【送驗之羽毛必須是由鳥兒身上所拔取,非鳥兒自然掉落之羽毛或脫落的胎毛】
2. 血液檢體︰以消毒過之剪刀剪鳥爪的末端,再以紙片吸取1-2滴血液,待血液自然乾燥後裝在透明夾鏈塑膠袋裡。
【紙片需大於1*1公分,選以圖畫紙或吸水性佳且不易破損的紙類為佳】
※ 詳細的採檢方法請見 採樣流程